精彩导读
今日热点

国开行领导:中央对棚改有一定看法 货币化推高房价

字号+ 作者:作者(亲,可以自定 来源:[db:来源] 2021-03-22 10:29 我要评论( )

[db:摘要]

  【推荐阅读】

  国开行棚改项目审批权回收总行 专家:可能是暂时性的

  地方棚改摸底:部分地区项目进度放缓

  财政部:严禁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规举债

  国开行:总行已收回棚改融资审批权限,将控制货币化安置比例

  澎湃新闻记者 庞静涛 

  6月25日,一则关于“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将棚户区改造(以下简称“棚改”)贷款审批权收回总行,全国一刀切暂停棚改”的传闻令市场风声鹤唳。

  当晚,国开行对外回应称,今年以来,开发银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棚改政策,在国务院相关部委指导下,配合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开展棚改融资工作。

  市场惊恐未定,6月26日,地产股集体暴跌,A股和港股均未能幸免。跌幅较大的包括中南建设(000961.SZ)下跌9.88%、旭辉控制(00884.HK)下跌7.91%、新城控股下跌(601155.SH)下跌7.74%、碧桂园(02007.HK)下跌6.65%、融信中国(03301.HK)下跌6%。

  6月26日晚间,海通证券邀请国开行相关领导对国开行收回审批权限等棚改相关事宜解答市场疑问。

  电话会议中,国开行相关领导介绍,棚户区改造出台的背景,本意是要解决去库存和民生问题,但在执行中走样,影响房地产的价格,直接房地产化了,就不是棚改了。

  上述相关领导介绍,最近两周,国开行才将审批权限收回,就该消息而言,总行层面也是把控的非常严格,怕消息走漏之后,进而出现市场传闻走样的问题,引起市场的恐慌。就目前而言,情况没那么严重。

  据介绍,历史上来讲,很大一部分的权限,国开行总行本来就是上收的,这个和很多金融机构一样,总行权限和分行权限是有一个范围划分,大部分的超额度业务审批权限是在国开行总行的,此次是将这部分的分行权限收到总行。

  该负责人介绍,权限的上收主要是处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这两年国开行分行在审批时,违规现象严重,国开行总行担心后期的风险隐患就比较多;第二点是,中央对棚改有一定的看法,棚改的货币化推高了房价,中央对这个有一个严谨的考量。

  该负责人透露,现阶段,国家对这个事情还没完全定性,处在停摆状态,下一步怎么走,还没明确的意见出台,在等高层的下一步决策,但其个人感觉不会特别严重,不太可能一刀切的将棚改业务全部停下来,这样后果不太可控,此后对棚改的政策肯定会收紧些,但不会直接暂停不做了。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货币化安置已经是推高房地产价格的元凶之一,此后货币化安置的比例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从操作层面来讲,棚改货币化安置收紧的另一个原因是地方债务的问题。

  目前国开行和住建部有沟通,双方商议如何在稳定房价的前提下,又能顺利的推进棚改进行,现在处在政策的酝酿期,并没有去和地方政府去谈降比例的事情,可预见的是,住建部、国开行均会要求降低货币化安置的比例。目前,很多棚改项目是搁置状态,待政策明朗后再继续推动,但是已经审批通过的存量项目并不受此影响,仍继续放款。

  该负责人介绍,6月26日,财政部发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的采购内容依然包含“住房保障”,所以短期内政策不会太严重,但是量上会是趋紧的。今年国开行在棚改上的投放任务是8000亿元,截至5月底已经达到4300亿元,下半年还会有将近4000亿元按计划投放,市场不需要对投放额度过度紧张。

  对于市场担心的棚改进程问题,该负责人回应称,棚改会按计划做到2020年,在此之前并不会停止。

  该负责人表示,现阶段,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已经去的差不多;其他发放棚改贷款的银行,也面临着和国开一样,来自中央的压力。

责任编辑:孙剑嵩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央行:未来几日相关因素将推高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逆回购

    央行:未来几日相关因素将推高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

    2021-03-22 10:29

  • 北京商报:大豆零关税政策要让美国看到机会成本损失|大豆

    北京商报:大豆零关税政策要让美国看到机会成本损

    2021-03-22 10:29

  • 5月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点评:民企杠杆率继续攀升|制造业

    5月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点评:民企杠杆率继续攀升|制

    2021-03-22 10:29

  • 国资委:扩大地方国企重组力度 注重资源整合和协同|地方国企

    国资委:扩大地方国企重组力度 注重资源整合和协

    2021-03-22 10:29